相对国内的钢琴考级体系而言,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考级(简称“英皇考级”)在内容、形式、理念上均有所区别。
英皇考级更注重对考生的演奏及音乐知识的全面培养和考察,更强调在通过考级的同时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不是因单纯考级而弹琴,而是因享受音乐而弹琴。

英皇钢琴考级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奏技巧(三首曲目)。
涉及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及现代派作品。主要以演奏的准确性、连贯性、流畅性和音色控制能力来衡量学生的演奏水平。
二、技术性的音阶与琶音。
这是一项基本而内容广泛的测试,每级有配套一册音阶书,由考官随机抽查,突出练习音阶与琶音的重要性。
三、视奏。
考官会给考生一首全新的作品,让考生在正式演奏前,花三十秒鈡的时间来浏览全曲然后进行视奏。
四、听力。
主要包括音程、和弦、调性、节奏、终止式和旋律的听辨。考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与考官问答相关音乐特征问题。难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考查学生的全面听觉意识。
五、音乐理论。
从基础旋律和音符起步,直到和声、对位法、固定低音、作曲以及关于西方音乐的广泛知识,包括对作曲家及其作品的结构、形式、风格和时代背景等。
英皇的乐理考试,不仅专业性强,而且趣味性十足,包括一些作曲的基本技能,极有利于创作能力的培养。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英皇考试的内容广泛、要求全面,极其重视对乐曲的大量接触,以提高视奏能力和音乐的综合素养。
从上述介绍,我们能对英皇钢琴考级有个概括且全面的了解,那么,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1、端正考级态度,在我国许多学生参加考级带有太多的功利性,他们需要的只是级别证书而不是音乐,为了尽快达到高级别,甚至拔高跳级,但回头再看他们的学习历程,考级曲目之外的作品极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涉及,这不能不说是考级的悲哀。
2、探索“教”的内容,音乐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除了技术上的手指训练外,对音乐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诠释也很重要。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考级中能够演奏难度很大的乐曲,但弹奏的乐曲却不能打动听众,吸引听众。考生对作品的作曲家、所属时代、风格内涵等相关知识毫不知晓。只是按要求把音符准确无误敲出来而已。学生犹如一架演奏机器,将鲜活的音乐变成了呆板僵化的音符。完全违背了钢琴考级的初衷。对于这种倾向,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让学生学会聆听和表达,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涵,让音乐作品具有表现力。
能系统学习英皇钢琴考级并且考级得到通过成绩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与级别相当的音乐修养和钢琴技能,获得优秀及良好成绩的学生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音乐综合素质,对技巧,音乐表达力,作品风格的掌控,及快速正确识谱,听力和基本理论知识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
英皇考级证书获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六级以上证书可作为欧美多所音乐院校入学加分,最高级别可加120分。
分数并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打分的依据——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却是我国业余钢琴教育中被严重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钢琴学习不应该是一种纯粹的模仿行为,而是一种从最初的被动模仿(模仿老师、模仿名家在CD上的演奏),经过师生间以事实(作品背景)为依据的探讨和互动,最终让学生达到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过程。
每个人都因为爱好音乐才开始学习钢琴。学琴如登山,一路上有人坚持,有人放弃。如何引领孩子们——让他们在山路上插上路标,让孩子一路走来,有所付出,也有所收获,保护好他们持之以恒的最根本的动力——兴趣,一直向下一个目标攀登。ABRSM就是一个暗藏珍宝的路标。